中文

全球最受欢迎的25位爵士音乐家

爵士乐,或许比任何其他音乐形式都更像是一场活生生的对话——它从新奥尔良的街头流传到欧洲的音乐厅,吸收了各地的音乐元素,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风格。评判爵士乐的奠基者必然带有主观性,但这一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他们个人才华和集体影响力的视角。以下25位传奇人物因其录音作品的持久人气、对同辈音乐家的影响,以及超越爵士乐界、深入主流文化的广泛影响力而入选。沉浸其中,放下唱针——或开启流媒体——重新发现这些大师为何至今仍树立着全球标杆。

25  桑尼·罗林斯

Tom Beetz – https://www.flickr.com/photos/9967007@N07/6582228527, CC 表示 2.0, リンクによる



很少有即兴演奏者能像罗林斯那样独自掌控舞台。他1956年的经典作品《萨克斯风巨匠》展现了 tenor 萨克斯风如何在单个乐句中唱出情感、展现气势并进行哲学思考。作为主题即兴演奏的倡导者,罗林斯还因著名的“桥上休假”而闻名,他曾在纽约威廉斯堡大桥上户外练习,以磨练其宏大的音色。

24  弗雷迪·哈伯德

Tom Marcello Webster, New York, USA – Freddie Hubbard – trumpet, CC 表示-継承 2.0, リンクによる



哈伯德的激情四溢的演奏风格横扫硬波普和后波普乐派。从阿特·布莱基的《爵士信使》到他在CTI时期的经典作品《红粘土》和《直率生活》,他那充满力量的铜管攻击力和大胆的旋律感,影响了从伍迪·肖到阿姆布罗斯·阿金穆西尔等现代爵士大师。

23  马克斯·罗奇

Kingkongphoto & www.celebrity-photos.com from Laurel Maryland, USA – MAX ROACH, CC 表示-継承 2.0, リンクによる



罗奇不仅是一位计时者,他还重新设计了爵士鼓组,将节奏的重心转移到骑奏钹上,从而解放了军鼓和低音鼓,使它们能够自由地进行节奏评论。他的民权组曲《我们坚持!》将音乐与社会运动相结合,证明了节奏不仅能摇动臀部,更能震撼人心。

22  科尔曼·霍金斯

不明 – Ad on page 15 of June 30, 1945 Billboard magazine.,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在霍金斯之前,男高音是一种新奇的唱法;在他1939年录制《Body and Soul》之后,它成为了一种权威之声。他和谐的唱法为比波普音乐铺平了道路,而他的竞争精神(他曾公开欢迎与年轻歌手的即兴对唱)使他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音乐的前沿。

21  李·摩根

Herbert Behrens / Anefo – Nationaal Archief, CC BY-SA 3.0 nl, リンクによる



摩根1963年的热门单曲《The Sidewinder》跻身点唱机播放列表,将布加卢节奏与硬波普的自信风格完美融合。他清晰的发音和带有布鲁斯风格的旋律线,架起了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冷峻极简主义与弗雷迪·哈伯德(Freddie Hubbard)的热情外向风格之间的桥梁。

20  巴德·鲍威尔

Distributed by the Gale Agency in New York.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and unknown. –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a publicity photo circa 1953, according to Jazz First Books. High-res scan via Getty. Lightly retouched by uploader.,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鲍威尔将查理·帕克的萨克斯风旋律改编为钢琴曲,开创了比波普钢琴演奏的独特语汇。他右手的奔涌音符与左手“伴奏”技巧,至今在经典作品如《惊人的巴德·鲍威尔》中仍听起来令人惊艳地现代。

19  阿特·塔图姆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



塔图姆的技艺堪称神乎其技,几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以行云流水般的技巧展现了步法基础、和声替换和闪电般的快速演奏,每一个音符都如香槟般顺滑。从奥斯卡·彼得森到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等传奇音乐家都对他的技艺赞不绝口;许多人甚至放弃了试图与他匹敌。

18  本尼·贝西

https://archive.org/details/rhythm_blues_review,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巴西证明了“少即是多”的道理。他以极简主义的钢琴演奏“叮当、咚当、咚”为基调,为乐队奠定了节奏框架。其以即兴段落为基础的乐谱(如《一点钟跳舞曲》《四月在巴黎》)定义了大乐队时代,至今仍能点燃全球舞池的热情。

17  莎拉·沃恩

来源:https://blogs.loc.gov/music/2019/03/william-p-gottliebs-celebration-of-women



拥有三度音域和歌剧般的控制力,“Sassy” Vaughan 打破了爵士、流行与古典技巧之间的界限。无论是轻柔地演绎《Misty》,还是与 Dizzy 一起弯曲 bebop 旋律,她都展现了毫不费力的 vocal 技巧。

16  迪兹·吉莱斯皮

カール・ヴァン・ヴェクテンVan Vechten Collection at Library of Congress,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凭借他向上翘起的喇叭口、鼓起的双颊和敏捷的机智,吉莱斯皮是比波普音乐的微笑大使。他与查理·帕克共同创立了这种音乐风格,随后在《Manteca》中将其与非洲古巴节奏相结合,为爵士乐的全球音乐风格增添了新的色彩。

15  韦斯·蒙哥马利

Verve Records – Billboard, page 1, 19 November 1966,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蒙哥马利的右手拇指拨弦技巧产生了一种温暖、类似号角的声音,而他的八度音程技巧则成为了一代吉他手的标志性风格。专辑如《Smokin’ at the Half Note》至今仍是品味出众的节奏感与旋律叙事典范。

14  加农炮·阿德利

John Levin Enterprises-management/photographer-“Bruno of Hollywood” – eBay itemphoto frontphoto back,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作为一位融合灵魂与爵士的传道者,坎农鲍尔(Cannonball)以娴熟的比波普技巧,用充满喜悦的句法点亮了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以及他自己的跨界热门歌曲《Mercy, Mercy, Mercy》。他在舞台上的叙述将观众深深带入音乐的内核。

13  斯坦·盖茨

SAS Scandinavian Airlines – http://images.flysas.com,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因其光辉音色而被昵称为“The Sound”,盖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巴西音乐风格。Getz/Gilberto与不朽的《The Girl from Ipanema》将巴西的酷感与爵士乐的精致完美融合,斩获格莱美奖并风靡全球电台。

12  奥斯卡·彼得森

Tom Marcello Webster, New York, USA – Oscar Peterson portrait -1977, CC 表示-継承 2.0, リンクによる



彼得森将阿特·塔图姆级别的技艺与布鲁斯式的温暖相结合,带领三重奏乐队演奏出如同大乐队般的 swing 节奏。他对《伟大的美国歌曲集》的经典诠释使他成为从卡内基音乐厅到各大洲音乐节舞台上的常客。

11  查尔斯·明格斯

Charles_Mingus_1976.jpg: Tom Marcello Webster, New York, USAderivative work: Emdee (talk) – Charles_Mingus_1976.jpg, CC 表示-継承 2.0, リンクによる



明格斯的音乐如同他的性格般汹涌澎湃、浩瀚无垠——福音般的呐喊、埃灵顿式的宏伟、自由爵士的狂飙。专辑如《Mingus Ah Um》展现了一位作曲家,他能以交响般的混乱映射出美国的矛盾。

10  德克斯特·戈登

Tom Marcello Webster, New York, USA – Dexter Gordon –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again, CC 表示-継承 2.0, リンクによる



身高6英尺6英寸的“高个子德克斯特”以高大挺拔的身材、宽广的音域和机智幽默的风格著称。他在欧洲流亡后凯旋归来的经历,被电影《午夜时分》所记录,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提名,并让新一代听众重新领略了他那轻松自如的摇摆风格。

9  特伦斯·蒙克

来源:https://blogs.loc.gov/music/2010/10/101010%e2%80%a6monk%e2%80%99s-93rd-birthday



僧侣将音乐中的“错误”转化为逻辑,用强有力的节奏敲击出不和谐音,最终化为令人惊叹的美感。像《’Round Midnight》和《Straight, No Chaser》这样的曲目已成为即兴演奏的试金石,其棱角分明的旋律永葆新鲜感。

8  比莉·霍利戴

カール・ヴァン・ヴェクテンVan Vechten Collection at Library of Congress,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Lady Day 将个人痛苦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她在《Strange Fruit》和《God Bless the Child》中的细腻唱腔,将直白的故事叙述与令人回味的音乐细节完美融合,启发了跨界歌手。

7  约翰·科特兰

Gelderen, Hugo van / Anefo – Dutch National Archives, The Hague, Fotocollectie Algemeen Nederlands Persbureau (ANeFo), 1945-1989, Nummer toegang 2.24.01.05 Bestanddeelnummer 915-6748, CC0, リンクによる



科尔特兰的探索精神使他从硬波普风格(hard bop)转向模态圣歌(如《My Favorite Things》)和精神组曲(如《A Love Supreme》)。他的“音墙”演奏技巧以及后期的自由探索,使他成为追求超越的即兴演奏者的灯塔。

6  迈尔斯·戴维斯

Tom Palumbo from New York City, USA – Miles Davis;, CC 表示-継承 2.0, リンクによる



作为一位革新大师,迈尔斯·龙格(Miles Davis)开创了酷爵士(《Birth of the Cool》)、模式爵士(《Kind of Blue》)、后咆勃时期第二伟大五重奏,以及爵士摇滚融合(《Bitches Brew》)。在任何音乐流派中,鲜有艺术家能像他一样频繁地重写音乐规则——且如此优雅。

5  埃拉·菲茨杰拉德

カール・ヴァン・ヴェクテンLibrary of Congress,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 Van Vechten Collection, reproduction number cph 3c00859 LC-USZ62-100859 DLC (b&w film copy neg.,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歌坛第一夫人”拥有无懈可击的音准、无尽的 swing 节奏感,以及与任何铜管乐器相媲美的即兴演唱技巧。她的《Songbook》系列专辑将格什温、波特和伯林的经典作品传承后世,为爵士 vocal 演唱树立了黄金标准。

4  杜克·艾靈頓

Original image by Dontworry, restored by Jafeluv. – user:Dontworry, CC 表示-継承 3.0, リンクによる



埃灵顿的座右铭——“超越类别”——适用于他跨越棉花俱乐部、卡内基音乐厅和圣乐音乐会的作品。他的乐队是一个音色实验场,既展现了约翰尼·霍奇斯等独奏家的风采,又创作了从《优雅女士》到《蓝调心情》的经典作品。

3  查理·帕克

来源:https://blogs.loc.gov/music/2010/08/happy-birthday-prez-and-bird



“鸟”以令人眩晕的节奏、复杂的和声和充满布鲁斯风格的抒情性,点燃了比波普音乐的革命。他的影响力深深植根于每位敢于在12小节的副歌中融入浩瀚思想的现代独奏者之中。

2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来源:https://blogs.loc.gov/music/2011/08/pic-of-the-week-anniversary-edition



阿姆斯特朗将独奏者置于舞台中央,以八分音符的节奏引领爵士乐走向未来,并推广了即兴哼唱(scat singing)。从《西区蓝调》到《多么美好的世界》,他那沙哑而温暖的嗓音与小号的璀璨光芒,让爵士乐成为家喻户晓的音乐形式。

1  比尔·埃文斯

Steve Schapiro – *Original source: Published as a publicity photo in 1961. A scan of the full original photo can be found via Timely-Atlas-Comics on Blogspot (direct link to image).Instant source: High-res scan via Twitter. Retouched by uploader; see upload history below for unretouched original.,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リンクによる



埃文斯的和声处理——无根的左手簇音与印象派般的和弦色彩——重新诠释了爵士和声本身。他在《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中的三人组对话式演奏,以及在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中的内省式独奏,至今仍深刻影响着钢琴家与作曲家。



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自信风范到比尔·埃文斯的内省深邃,这25位传奇人物跨越一个世纪的文化变迁与技术革新,勾勒出爵士乐的演进轨迹。每位艺术家都在拓展爵士乐的语言——新的和声色彩、节奏感或情感深度——同时保持足够的亲和力,吸引全球听众。他们的录音并非博物馆展品,而是邀请您加入一场永不停息的对话。无论您是资深爱好者还是好奇的新手,让这份清单指引您的下一场聆听之旅——记住,在爵士乐中,排名远不如沿途的欢乐发现重要。